探讨生态公民·环境哲学与茶文化传播

探讨生态公民·环境哲学与茶文化传播

2阅读 2023-03-15 02:21 行业

阳春三月,相约北林,以茶为媒,共叙新时代环境哲学发展。2023年3月11日,“生态公民·环境哲学与茶文化传播”论坛活动在京顺利举行。来自中智科学技术评价中心、中央团校、中国社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社科界、媒体界、产业界专家和师生开展了一场深刻的思想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生态公民对于环境哲学以及茶文化传播的价值和意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及新境界积极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伦理视域中的生态公民研究”课题组、《世界茶叶发展报告》蓝皮书编委会、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等共同主办。本次论坛活动聚焦环境伦理视域下的生态公民研究、环境哲学与茶文化传播、世界茶文化发展等议题,探讨新时代环境哲学以及茶文化对于生态公民形塑的重要作用。

此次论坛活动由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教授主持。周国文对参与本次论坛活动的专家和师生表示由衷地欢迎。他提出在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三茶统筹”作为连接天地人之间的绿色发展之作用,应不断着眼于培育生态公民,持续聚焦于环境哲学视阈中强化中国茶文化传播。中国社科院陆尧提出要发挥哲学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茶文化应当注重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发展更为丰富的茶产品,用新的营销模式发展新的茶文化、茶理念,让更多的人关心茶,喝到好茶。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进步、文化软实力以及人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未来要把茶产业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经济杂志刘越山肯定了陆尧的观点,提出要在经济方面不断推动中国茶的发展。中央团校程立耕提出茶文化发展要注重传播价值。茶的传承要发展品牌影响力,让茶成为融合经济、社会、文化统一发展的推动力。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张惠娜从科技智库联系政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的角度,就茶科技、茶管理、茶文化等统筹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私聊茶社董事长董力提出通过茶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让每个青年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茶、喜欢茶、了解茶文化。北京市蓝图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周传骥从多角度多维度看到茶对于身体有益,茶文化对于修身有益。茶文化和茶产业的推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数说北京栏目聂泽宇提出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让人静心沉思。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融入生活,加以传承。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黄春桥先生提出茶文化要“祛魅”“去奢”,要回归茶的本质,回归人的本质,在生态公民的角度反思人对于自然的宰制。未来茶文化的科普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论坛的总结环节,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教授做题为“新时代生态公民、环境哲学与茶文化传播的融合统一”的总结发言。他提出茶文化、茶智慧、茶文明、茶产业融汇贯通发展,让一碗茶汤成为一种唯美的信仰。首先,茶文化是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的延伸。味道的哲学就是茶的哲学,用味道来激活茶叶,唤醒茶叶,这也是生活美学的唤醒和回归。其次,茶产业作为物质载体促进生态文明的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贯通的现代化中,茶承载着将物质与精神贯通的现代化使命。茶店、茶厂、茶场、茶人等共同致力于新时代的绿色发展。同时,茶智慧是生态公民与生态公众的重要提升力量。茶来源于古老的民族生活方式,从茶德、茶礼的融通,由心灵触及茶道,由茶道来反馈心灵。茶文明对于文明形态再塑造有着独特的意义。因此,我们未来要将茶文化推向茶文明。茶文化、茶智慧、茶科技共同发展形成合力,这既是一脉相承的历程,也是几代茶人接力奋斗的过程,立足于三茶统筹联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论坛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受到参会师生的一致好评,高朋满座的思想智慧为生态公民的形塑以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中国茶文化与传统生态文化、环境哲学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应该在更高维度推动茶文化的传播。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原来既往研究的延续,大家表示要将环境哲学家茶座活动继续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

茶合天下,祈愿和平。大家共同认为,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更多国际合作的绿色发展项目落地,更多的中国茶走向世界各地。《世界茶叶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即将付梓,必将在新的发展阶段助力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茶科技的提升。未来中国茶文化传播要借助新媒体的趋势,让茶更多地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时代风尚,从而构筑“一带一路”的茶香通道,让中国茶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助力世界环境哲学事业发展,培养融通茶道精神、亲近自然的生态公民。(北京林业大学 耿奖研 王虹媛)

来源:光明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第14届北京茶博会将于4月21-24日在农业展览馆举办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